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


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剛過,在資金仍然氾濫的情況下,2017年的資產,不論股票、債券、樓市甚至加密貨幣的價格都繼續大幅上升,不知道大家2017年的投資成績如何?是否可獲得自己預期的回報?不過,不論戰績如何,一切已成定局,是時候為來年的投資計劃作準備。

投資最忌毫無計劃,特別是債券投資,大家可以借這個長週末制定一下計劃。

希望大家2018年比2017年的投資賺得更多,高回報之餘「有覺好訓」。😊不過亦要注重身體,珍惜身邊的人。祝2018年身體健康!開開心心!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對抗加息的方法 - 浮息債券篇


早前與大家分享了加息對債券價格的影響,亦分享了債券小子對現時各主要貨幣
未來利率走勢的個人看法,這次就讓我分享一下在加息週期期間管理債券的方法。

在加息週期投資定息債券前,我認為首先要預測一下究竟該次加息會維持多長時
間,及在這時期期間加息的幅度有多大。例如:預計未來3至5年會加息,平均每
年加息0.5-1%。這會幫助大家制定投資策略。

一般而言,如果要管理利率風險,可以考慮購買浮息債券,因為故名思義,浮息
債券收到的票息更會跟隨市場利率而浮動。如美元浮息債券,是以LIBOR作基礎
加上差價,如3mth LIBOR+1%,來計算票息的,債券票息會每3個月重新按市場
的LIBOR重新定息一次,所以當加息時,投資者所收到的票息會增加,但當減息
時票息就會減少。因為這個特性,加息對浮息債券價格的影響較細,甚至可能因
市場供求因素令浮息債券的價格在加息週期中上升。

不過,現時市面上的浮息債選擇不太多,所以即使身處加息週期,為平衡債券組
合,大家亦有機會需將部份組合投資於定息債券,因此有必要學習如何在加息週
期組合投資於息債券。

定息債券在加息周期債券價格一般會下跌,但如果投資前做好計劃,揀選信貸風
險可控的債券投資至到期日,加上在年期方面作合適的管理,其實加息周期都可
以繼續投資債券。下次再與大家分享。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現時各貨幣的利率走勢分析


上次討論到債券小子並不認同坊間一刀切的認為加息週期下不應投資債券(「直債」)甚至不應繼續持有債券作投資。不過在加息週期下投資債券的確有些地方需要注意。讓我先分享一下對各主要貨幣利率走勢的看法。

首先,要提出的是現時並不是所有貨幣都正在加息。現時真正處於加息週期的主要貨幣只有美元、加元及英磅。美元方面,自2009年1月以來,聯儲局基準利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直至2016年12月首次加息,至今加息4次,雖然市場預期未來數年將繼續加息,由於近期美元加息多次又有「縮表」同步進行,較難預算對資產市場價格的影響有多大,故市場對未來加息的步伐或力度未有一致的看法,即使主流對2018年加息次數的預測亦由2次至4次不等。而觀看上次美元加息期,自2004年6月起至2006年6月期間合共加息17或4.25%,不過維持息率不變約1年後至2007年9月開始調頭減息,至2008年12月期間的約1年內減息達5%。雖然上次因金融海嘯令加息週期提早完結,但在現時環球政局不穩、黑天鵝頻生的環境下,誰能說得準未來能保持長期加息?

而歐元及日元距離加息的步伐更為遙遠,歐元在2017年10月宣布延長歐元QE(量化寬鬆)的時間,由2018年1月延長至2018年9月,雖然每月新增買債規模減少,但央行資產負債表繼續增加,以美國是次退出QE的時間表作參考,美國聯儲局在2014年1月開始縮減新增QE的規模,在2014年10月始停止增加QE規模,最後在2017年10月始「縮表」。在美國由開始縮減QE規模至正式開始「縮表」用了3年多的時間,考慮現時歐元經濟復甦的情況亦不是極之正面,相信歐元區到正式有能力「縮表」還有3數年的距離。當然,心水清的朋友當然知道加息並不一定要發生在「縮表」開始之後,但相信亦不會較「縮表」早2至3年發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前成功解散國會,並增加自民黨的議席,相信對未來安倍晉三推動其以QE為大方向以改善經濟的政策有更大的幫助,日元較大機會維持低息水平。

以上的主要貨幣利率走勢基本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參考的價值,未來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在加息週期下投資債券的確有些地方需要注意。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利率走勢對債券價格的影響


因為見到有朋友在本Page中表示比較擔心在加息期中投資債券不太合適,加上12月初美國聯儲局再次加息,而且2017年快要完結,相信大家亦正為2018年的投資策略做好準備,所以請讓小弟先談談利率走勢對債券價格的影響。

如果大家有閱讀財經新聞的習慣,相信對近期傳媒經常討論的加息不會感到陌生,但究竟加息對債券投資有甚麼影響呢?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加息會令定息債券價格下跌,不過請先讓我嘗試解釋一下當中的邏輯關係。為令例子更簡化,我會用定期存款作例子(因為銀行的定期存款是大家比較多接觸的信貸產品)。

假設債券小子今天上午在某銀行做了10,000港元1年的定期存款,年利率為1%,即到期日我可以收到10,000港元本金及100港元利息,合共10,100港元(或以10,000x1.01 計算)。正當完成手續做好定期存款後發現原來該10,000港元是一早預備用作交稅的,剛好今天到期必須交稅,又沒有其他現金交稅,所以立即跟朋友A講述事件,並希望私下將該10,000港元定期存款轉讓予朋友A,剛好朋友A又正想今天做10,000港元定期存款,由於小弟平日為人極有信用,所以朋友A打算在今天先給小弟10,000港元,待1年後再由我手中收回本利和10,100港元。正在我收款的前一刻,突然不知甚麼原因銀行將1年期港元定期存款利率由1%上調至2%,即如果朋友A不向我「購買」定期存款的話,可立即向銀行做10,000港元定期,1年後可獲本利和10,200港元(即10,000x1.02),換句話說,朋友A如果繼續與我用原價「交易」,他在1年後就會比在銀行做定期的少收100港元。如上文所說,小弟為人極有信用,不會欺騙朋友令他吃虧的,所以雖然在1年後會繼續支付朋友A10,100港元,但今天只收朋友A 9,902港元(因為9,902x1.02=10,100)。

回到定息債券的角度,其實原理也是相同。定息債券的未來派息日及到期償還本金日所須支付的金額都是已定下的,購買定息債券就等於買下一連串已定好時間金額的現金流,當市場加息了,同一串已定好時間金額的現金流的價值將會下降。所以,假設其他因素不變(如債券的發行企業信貸風險因素或債券的供求因素等),加息時債券價格會下跌的,而相反,減息時債券價格會上升。

由於加息對令定息債券的價格下跌,故令人覺得加息時是不應該進行債券投資的。究竟加息週期時是否不應該進行債券投資?

相信聰明的讀者已經想到,債券小子以這主題寫文章,當然是認為加息週期時仍可投資債券。早前曾解釋投資債券時可以選擇「持有至到期日」,當然大家亦可以「在到期日前出售債券」。

假定發行方正常履行還款協議,其實用「持有至到期日」方法投資定息債券的投資者不論市場加息與否其實回報亦是相同的,因為不論市場息口如果轉變,投資者在期間收到的票息不變,而到期時所收到的本金金額亦不變。就好像上述定期存款的例子,當完成定期存款手續(相對購入債券)後,不論利率升多少或跌多少,只要銀行不倒閉(相對發行企業不違約),收到的本利和(相對票息及本金)金額都不會改變。(當然這亦是指投資者未有以槓桿方式投資債券,但即使槓桿買債,只要所選的債券收益率合適,槓桿倍數在合理範圍,即使借貸利率上升,回報下跌幅度仍屬可控,有機會再分享一下槓桿買債。)

但如果定息債券投資者計劃在債券到期前在二手市場出售債券(即「在到期日前出售債券」),不論加息與否,期間收到的票面息率仍然不變(accured interest部分亦不變),但出售債券的價差方面就較有可能出現虧損。

不過,試想想,環球債券市場總發債量以萬億美元計,當中佔極大量的為專業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甚至央行,如果加息週期不應投資債券,豈不是每次加息週期大量投資人者都要全數沽出手上債券?企業又如何融資發展業務呢?有關在加息週期時投資債券的注意事項,下回再與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2018年投資市場的看法及分析 (JP Morgan)

【送禮時間】2018年投資市場的看法及分析


感謝每一位支持債券小子的朋友,先送一份見面禮給你們 
😊
這是
JP Morgan對2018年投資市場的看法及分析,當中包括股票及債券(文中所述的固定收益/fixed income)的內容,大家可參考一下。報告當中第6頁中提到「美歐的企業信貸息差達到週期低位。儘管低違約率及強 勁的經濟基本因素充分說明這點,但進一步收窄的空間有限。這意味著該資產類別的大部分回報應來自票息, 而非債券價格。」,我個人亦認同這個說法,因為債券的價格已經升了很多,信貸息差(credit spread)已經十分的窄,相信再進一步收窄的可能性較低。在這情況下等待時機揀選合適的債券(包括發行人及年期)並持有至到期日較為合理。

有興趣閱讀的朋友們,請給我"Like",支持一下,感激不盡🙏🙏🙏 好讓我債券小子繼續多找好東西,跟大家免費分享和交流

下載連結(中文版):https://goo.gl/cnSPNE
下載連結(英文版):https://goo.gl/bdYCvm

資料來源: JP Morgan
=============================================
~~ 常用連結:~~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ondson01/
=============================================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點解要投資直債?

天我想先和大家介紹一下直債其中一個特性,該特性令直債投資變得簡單,並增加大家從直債獲得預算中盈利的機會。這特性就是直債的「到期日」。

我認為購買直債在形式上其實與大家在銀行做定期存款十分相似的(是指形式上而非風險上,風險上購買不同發行人債券時風險當然不同),在做定期/買入債券的一刻,年期及利率/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是已經固定好的。好處包括:


1. 簡易的組合管理
在債券不違約的情況下,購買債券的一刻已決定的該債券的回報如何,所以投資直債後最重要的就是監察債券的違約風險。由於債券價格一般情況下變化較少,在不槓桿或合理槓桿水平的情況下,只需要設定債價提示(Price Alert)、在大約每月一次的債價觀察頻率、每季/每半年留意企業業績、及適度留意財經新聞的情況下,覺得已足夠用作監察債券潛在的違約風險,不需要像股票投資般每天甚至每小時查看股價,投資物業作出租需要處理租務事宜等煩複,投資後所需的管理時間不多,對大忙人、退休人仕或要求"Work-life Balance"的人有明顯的吸引力。


2. 可預測的現金流
直債的派息時間、本金償還時間都定下了,在債券發行人不違約情況下投資者從債券所收到的現金流金額及收到日期是了固定的(這指一般定息高級無抵押債券,其他如浮息債、永續債或其他結構的債券等等可能會有所不同),如資金在未來有計劃如何使用(如買樓、未來的海外升學學費、退休計劃等),亦可利用中間的空檔期購買較短期的債券,以善用資金賺錢。

3. 有既定的Exit Strategy
我由大學至今一直也有投資股票,不知大家在買股票時會否與我有同一個煩惱,就是不知何時應該出售股票,明明看對了市,在低位買入了,股價升到一定水平後,就會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出售?還是等價格再升一下才出售?以至我常常在升浪的一半已出售,盈利比應有的少一半,或在升市時忍手不出售,價格調頭回落,以致少賺甚至虧損。但直債就不會出現這問題,因為除非有特別原因(如有其他資金用途、發行直債的企業出現信貸情況轉差等)投資者希望在到期前出售,否則投資者在直債至期日前只會收到票息,而投資本金會在到期日才收到(有部分直債的結構可能令直債提前到期,在未來我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不然這問題不會在直債投資中出現。

在債券小子眼中,這直債的到期日對投資者是十分有利的,可以降低投資的心理壓力,在持貨期間使散戶有效減低實際交易與原投資計劃的偏離,令投資由即興的變為理性而有計劃的,邁向專業投資的方向,資金才能一步步的滾得更大。

兵法有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要更全面的了解直債這投資工具,及將直債作為投資者整個投資組合中的一員,投資者應該了解直債與其他投資工具能如何作配合,以增加整體投資組合的回報及穩定性。在接着的數篇文章,我希望就直債與其他投資產品的異同分享一下看法。

Bondson 債券小子的Facebook專頁

以下是我Bondson 債券小子的Facebook 專頁,剛剛開了Blog 一個星期多,已經有一些朋友找我傾計和 Like下個Page。大家有空的時候希望可稍移玉步去以下網址給我一個Like,對於我的文章,大家可以分享下意見,互相交流一下,感謝支持!!!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美國聯儲局宣布加息

投資直債其中一個要留意的是利率走勢。昨晚美國聯儲局(FOMC)上調美元基準利率0.25%,10年期美國國債利率由議息結果公佈前的約2.42%水平,回落至現時大約2.36%水平。為什麼美國「加息」市場利率反而會回落?
我認為市場早在10月已預期12月會加息,甚至有機會有部份投資者為在議息結果中可能會暗示加快加息步伐而作部署,所以在12月正式公佈加息前市場利率已經偷步上升,但議會後資訊暗示2018年可能加息3次,與現時市場主流預期相近,會議整體結果未有令市場預計加息力度會加強/加快,所以利率有所回落。
不過,我認為值得留意的是市場短息與長息差距收窄的情況(這預視短期息率可能回落或長期息率可能上升)。因為這可以幫助估計未來息率的走勢,從而制定投資策略。當然,以上的這只是債券小子的看法,大家可參考參考。未來有機會我再與大家分享這方面的得。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什麼是直債?直債和債券有什麼分別?

首先請讓我解釋一下直債。直債這名字的由來未有明確的出處,但以我債券小子的理解,直債應該是近年坊間對購買債券作投資的簡稱,可能是取自「直接投資債券」。在未來債券小子的文章中,「直債」及「債券」兩個名詞會交替使用,所指的為相同的東西。

接著應該解釋一下甚麼是債券。以最簡單的說法,債券就是借據。如果投資者買入一家企業的債券,可理解為投資者借款給該企業,正常情況下企業會按債券定明的條款在既定的時間給予投資者利息及在到期日償還本金,在債券到期前投資者可以選擇出售該債券予其他投資者,或選擇一直持有債券至到期日。投資者獲得的利潤包括收到的利息,及買入價與賣出價(如到期前出售)或買入價與本金金額(如持有至到期日)的差價。而投資者所承受的風險為該企業倒閉或未有能力償還利息或本金(即違約),在該情況下投資者有機會只收回部分本金(或有機會損失所有本金,但在投資級別的高級無抵押的非結構性債券下損失所有本金的情況並不常見,因為一般情況下,高級無抵押的債權人是最早可要求倒閉企業還款的,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部分情況如企業為銀行可能會有更多的情況,未來我會找個機會解釋一下債券的Seniority)。

債券的回報一般與企業違約的機會率成反比,違約率越高,回報應該越高,但未必高回報的債券就必定會違約(同樣,低回報的未必一定不會違約)。除非有特定策略的對沖基金,否則一般投資者都應該希望所有持有的債券在持有期間不會違約,所以投資者在揀選債券時就希望可以揀選一些較高回報而最終又不會違約的債券。當中在揀債券方面有一些技巧,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

既然有「直接」投資的債券,當然是因為有其他「間接」投資而獲得與債券回報相近甚至與特定債券回報掛勾的投資產品,近年較多人留意的包括債券基金,即坊間簡稱的債基。債基是基金的一種,是眾多的散戶籌集資金予專家(即該債券基金經理)作投資,與股票基金等的運作相近,主要分別為基金可投資的產品不同。在介紹債基之前,我希望先向大家介紹直債投資的一個重要特性。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點解要投資債券?


歸功於近年多家央行一同推行量化寬鬆的政策,環球金融市場水浸,借貸成本為歷史低位,部份貨幣如歐元、日元的借貸息率更為負利率(正常情況下,債主借100萬元予他人,利率為1%,合約為一年,按合約債主應該會在債務到期日收到借貸本金100萬元及利率1萬元,但負利率即為債主借出100萬元,利率為-1%,一年後債主只能收回99萬元),最終大幅推高資產價值(大家較容易感受的當然係樓價飛升),現金相對貶值(打工仔不論如何努力儲蓄仍追不上物業首期的要求),基層甚至中產的生活壓力日增,不過,如果能懂得並有效利用這難逢的機遇,其實可以幫助大家加快財富增值的速度。

投資債券容易操作 無須私有銀行(PB)戶口

香港人對炒樓、炒股票的熟悉程度在全球絕對名列前茅,部份經驗較豐富的散戶(對不起,一般人即使有上千萬身家,相比誠哥和金融機構也只是散戶)可能也只投資於債券基金,甚少直接投資於債券(現時坊間稱為「直債」),可能因為大家印象中直債的回報不高、需較龐大的資金始能投資、有很高的知識/技術水平要求、要有私人銀行戶口才能投資債券等等,其實直債貴為眾多富豪投資組合中重要的一環,一定有其吸引之處,在我看來直債投資相比股票更為容易,如懂得投資直債回報亦可以極為可觀,而且可以分散過於集中在股票、物業投資的風險,而投資直債的門檻更可低至1萬多港元!現時一美國證券商IB,可提供低至2000美元為單位的直債,假設購買中國恒大的債券,8年的債券現時其回報接近8%,假設槓桿2倍,只要8年內中國恒大不倒閉,除槓桿利息後每年回報可達14%(假設槓桿利率為2%計,槓桿利率可能隨美元利率上升,但即使加息3%至5%,仍有11%回報),為不俗的回報,而且直債的現金流在債券發行時已確定,令大家進行財務計劃時更有預算,對適合希望利用現金流達至財務自由的朋友。

由於坊間對債券投資的介紹遠較股票的為少,近年很多身邊的朋友都不斷詢問很多關於債券投資的問題,為方便分享債券投資的知識與心得予更多朋友,所以開始在這地方寫一下個人的分享,希望幫助大家增加財富累積的速度,達到自己的財務目標。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如何成為債券小子,為資本增值達至財務自由


大家好!我是Bondson債券小子,一個「80後」。還記得小學時母親教我去銀行做「零付整付」,那是我第一次做的「交易」,當時每月供款500港元,年利率8.125%(我自小對數字都比較敏感所以還記得當日的年利率),1年後取回本金加利息。第二次做「交易」已是大學時期,大學開始修讀Finance,讀到Warrant,就膽粗粗去開股票戶口「炒輪」,在大學期間的投資主要就是「炒輪」,在我的「炒輪」經歷中,盈利大上大落,今天賺150%,明天輸50%,最終資本未有大幅增值,但天天都背負着很大的心理壓力。

後來畢業出來工作,由於工作時未能無時無刻的緊貼市場,錯失投資的機會大增,「炒輪」回報更加偏低,所以開始主力投資風險較「炒輪」低的股票,當時投資股票主要都是投資大藍籌、高息股票,特別喜愛收取高息股票的股息,因為希望累積足夠的現金流以達至財務自由。雖然回報不錯,但後來想想,既然主要投資的為高息股,而高息股股價會隨大市升跌,股息亦按企業的管理層決定是否維持派息水平,現金流並非保證,未必可以單靠股票投資達到自己的目標,所以當時開始思考,何不投資自己專業領域的債券(「直債」)呢?

當然,在交易員的生活投資債券可以在Bloomberg(彭博)中進行。但作為一個散戶,是不可能以每月2000美元租用Bloomberg的,加上在一般市場購買一隻債券(「直債」)是以20萬美元為門檻,我認為債券組合中一般要20隻或以上的債券才可合理地平衡風險,以這個想法推算,即要400萬美元才可開建立一個債券組合? 於是我積極尋找,終於發現有一美國證券商IB,可提供低至2000美元為單位的債券,即在不槓桿的情況下,4萬美元就可以組成一個我認為可合理地平衡風險的債券組合。而且IB還可以提供槓桿,假設購買中國恒大的債券,8年的債券現時其回報接近8%,假設槓桿2倍,只要8年內中國恒大不倒閉,除槓桿利息後每年回報可達14%,加上債券現金流可預算,投資債券最主要的選擇持有期內不倒閉的企業及注意利率走勢就可以了,簡單易學,而且不用非常頻密的留意債券,用一些價格提示工具及定期觀看財政經新聞即可,既享不俗回報,又可在晚上「有覺好訓」。

有見網上有不少朋友分享債券投資(「直債」)方法,但一般都未見十分專業,都是散戶的水平,所以我希望在此分享自己在專業債券市場的經驗及見解。大家不用擔心太複雜太難學,其實債券投資真的不複雜,而且我將一步步由淺入深去解說,希望幫助大家「有覺好訓」之餘高速但穩步增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