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利率走勢對債券價格的影響



如果大家有閱讀財經新聞的習慣,相信對近期傳媒經常討論的加息不會感到陌生,但究竟加息對債券投資有甚麼影響呢?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加息會令定息債券價格下跌,不過請先讓我嘗試解釋一下當中的邏輯關係。為令例子更簡化,我會用定期存款作例子(因為銀行的定期存款是大家比較多接觸的信貸產品)

假設債券小子今天上午在某銀行做了10,000港元1年的定期存款,年利率為1%,即到期日我可以收到10,000港元本金及100港元利息,合共10,100港元(10,000x1.01 )。正當完成手續做好定期存款後發現原來該10,000港元是一早預備用作交稅的,剛好今天到期必須交稅,又沒有其他現金交稅,所以立即跟朋友A講述事件,並希望私下將該10,000港元定期存款轉讓予朋友A,剛好朋友A又正想今天做10,000港元定期存款,由於小弟平日為人極有信用,所以朋友A打算在今天先給小弟10,000港元,待1年後再由我手中收回本利和10,100港元。正在我收款的前一刻,突然不知甚麼原因銀行將1年期港元定期存款利率由1%上調至2%,即如果朋友A不向我「購買」定期存款的話,可立即向銀行做10,000港元定期,1年後可獲本利和10,200港元(10,000x1.02),換句話說,朋友A如果繼續與我用原價「交易」,他在1年後就會比在銀行做定期的少收100港元。如上文所說,小弟為人極有信用,不會欺騙朋友令他吃虧的,所以雖然在1年後會繼續支付朋友A 10,100港元,但今天只收朋友A 9,902港元(因為9,902x1.02=10,100)

回到固定息率債券的角度,其實原理也是相同。固定息率債券的未來派息日及到期償還本金日所須支付的金額都是已定下的,購買固定息率債券就等於買下一連串已定好時間金額的現金流,當市場加息了,同一串已定好時間金額的現金流的價值將會下降。所以,假設其他因素不變(如債券的發行企業信貸風險因素或債券的供求因素等),加息時債券價格會下跌的,而相反,減息時債券價格會上升。

由於加息對令固定息率債券的價格下跌,故令人覺得加息時是不應該進行債券投資的。究竟加息週期時是否不應該進行債券投資?

相信聰明的讀者已經想到,債券小子以這主題寫文章,當然是認為加息週期時仍可投資債券。早前曾解釋投資債券時可以選擇「持有至到期日」策略,當然大家亦可以選擇「到期日前出售」策略。

假定發行方正常履行還款協議,其實用「持有至到期日」方法投資固定息率債券的投資者不論市場加息與否其實回報亦是相同的,因為不論市場息口如果轉變,投資者在期間收到的票息不變,而到期時所收到的本金金額亦不變。就好像上述定期存款的例子,當完成定期存款手續(相對購入債券)後,不論利率升多少或跌多少,只要銀行不倒閉(相對發行企業不違約),收到的本利和(相對票息及本金)金額都不會改變。(當然這亦是指投資者未有以槓桿方式投資債券,但即使槓桿買債,只要所選的債券收益率合適,槓桿倍數在合理範圍,即使借貸利率上升,回報下跌幅度仍屬可控。)

但如果固定息率債券投資者計劃在債券到期前在二手市場出售債券(即「到期前出售」),不論加息與否,期間收到的票面息率仍然不變(accured interest部分亦不變),但出售債券的價差方面就較有可能出現虧損。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投資級別債券市場及高收益債券市場


債券市場最基本的分類可以分為投資級別債券市場同高收益債券市場。 信貸評級BBB-或以上評級嘅債劵屬於投資級別債券(investment grade,行內俗稱IG), 而信貸評級 BB+或以下評級嘅債劵就被稱為非投資級別債券,或高收益債券(high yield, 行內俗稱 HY)

以亞洲美元債券市場嚟講, 投資級別債券市場嘅發行人主要有中國嘅四大銀行, 政策性銀行,準政府機構(quasi sovereign)如國家電網, 大型央企如三桶油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 民企嘅代表就有BAT, 即百度、阿里巴巴同騰訊。而係中國以外, 韓國的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同準政府機構亦佔有亞洲投資級別債券市場重要的部分。

亞洲高收益美元債券市場方面, 內房債可以話佔據半壁江山, 市場份額佔超過一半嘅發行量。所以如果要玩高收益債, 內房債基本上係無法避免。 掉轉黎睇, 內房企業嘅表現, 亦會對整個亞洲高收益債市場嘅表現同氣氛有所影響。 如果真係想避開中國嘅高收益債, 投資者亦都可以選擇印度、印尼嘅企業債。

投資級別債券同高收益債券風險大不同, 自然會由不同風險胃納嘅投資者所主導。投資級別債券市場嘅投資者主要為主權基金、商業銀行、退休基金、互惠基金等等, 而高收益債券市場嘅主要投資者為對沖基金同私人銀行客戶, 相對上佢哋會比較著重短線嘅回報,所以一般嚟講高收益債券嘅債價會比投資級別債券較為波動。

當然信貸評級係唔會永恆不變, 企業嘅信貸評級有機會由投資級別被降級至非投資級別, 呢一個風險我哋通常稱之為 fallen angel risk, 譬如大連萬達上年被標普由 BBB- 降級至 BB, 同被穆迪由Baa3 降級至Ba1,就係 fallen angel 嘅一例。 由投資級別降級至非投資級別嘅債券通常會承受好大嘅沽壓, 原因除咗係因為基本面轉差之外,亦有另外一個技術上嘅原因,就係本身好多基金或者銀行都冇mandate去投資高收益債券,所以當佢哋本身持有嘅債券被降級至非投資級別, 佢哋就要焗住賣出。

雖然投資級別債券出事嘅機會率係較低,但係投資者亦都唔可以大安旨意認為違約事件一定唔會發生, 今年三月出現違約嘅商品交易商來寶集團(Noble Group) 曾幾何時亦都擁有投資級別評級。無錯評級機構係有專業嘅團隊去評估每間公司嘅違約風險,但係聰明嘅市場總係會行先一步,有好多時債券被降級之前債價已經跌咗好多, 所以投資者都需要自己做足功課去跟進企業嘅財報同相關新聞, 先可以早著一步, 避免中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