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從債基分析學直債投資系列]組合的風險分佈情況



在很多的債券基金的簡介中都會有組合中債券的國家分佈或行業分佈情況,究竟有關的資訊對投資者分析債基有甚麼用處?即使企業信貸質素的分析做得再好,長時間的投資下亦可能出現突發情況令個別債券出現違約,假若組合可以包含多隻國家風險及行業風險不同的企業債券,自然可以降低「火燒連環船」的風險。這對我們自己作直債投資又有甚麼啟示呢?

國家風險
由於我們身處香港,很難避免偏向愛好投資在中港地區的企業,反過來看,身處香港我們對對中港的企業自然多一點認識,有利提高選擇企業的債券作投資的能力。不過,為平衡國家或地區風險,我認為即使對中港地區的企業再熟識,中港地區企業的債券亦不宜超過債券組合的四成,餘下的在美國、歐洲、中東或其他地區挑選。這樣,即不幸某個地區突然出現系統性的問題,亦不會對整個債券組合造成太大的捐失。

行業風險
與國家風險一樣,我認為要分散在債券組合中各企業的行業分佈。因為很多時同一行業的經營環境是相近的,當行業趨勢出現倒退時身處同一行業的企業所受的影響會較相近,如數年前石油價格在低位徘徊令眾多的石油公司面臨經營困難;相同行業的企業有可能會受同國家政策所影響,例如中國政府打壓國內房地產市場令一眾國內房地產開發商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等。

希望以上分享對大家管理自己的債券組合有一點幫助。


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從債基分析學直債投資系列] - 債券基金的回報表現


要投資做到高回報,作投資決定前要多做功課是不可或缺的,不過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除非工作與金融市場有密切關係,否則打工仔希望在工餘時間靠自身閱讀及分析眾多的潛在投資機會後再作投資決定是極為困難,所以不少散戶都希望參考專家的意見以提高自己投資獲勝的機會。在股票投資中較「大路」得到其他專家意見的方法包括看報紙財經版或財經雜誌的專欄推介、觀看電視財經節目問「大師」意見等等。不過可能因為債券投資相對「冷門」,債券投資意見並不如股票投資的意見般容易找到。所以,為了希望給大家多一個參考專家意見的渠道,這次我特地介紹這個方法給大家,就是分析不同債基的投資組合以學習行業中專家的投資方法。

債基的基金經理都是行內的專家,而且債基的回報絕對與基金經理的收入成正比,所以參考債基的投資方式比盲目聽「大師」對市況分析後作投資決定可靠得多(即使「大師」長期估錯市「大師」都可以繼續被邀請到節目分享意見而不會有影響,但基金經理估錯市跑輸benchmark花紅可能會大減,最嚴重的可能會失去工作),所以債基的組合的確對我們自身的債券投資有一定參考價值。當然,要從一隻債基中學習,至少要懂得分辨一隻債基的表現如何,所以我們先嘗試從學習了解債基的情況開始。

先說說債基的資訊可以在那裡找到。每一隻債基一般都會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就基金的回報、基金資產淨值、首5大或10大持有債券的資訊、基金內債券的評級結構、地區結構、債券年期等等的資訊發出報告,一般在基金公司網站或部份零售銀行的基金分頁中可以找到。

觀看債基的表現最重要當然是看他的回報率如何。不過要留意的是,不要誤會認為基金每年派息的息率就是基金的回報。正如早前的文章提及,債基的固定派息並不一定所有都是基金所持有的債券所收到的債息,債基派息可以是來自出售基金內債券所產生的,所以不能以債基年度化後派息的水平當作債基的回報。簡單而言,以年底手持基金單位價值減去年初手持基金單位價值,再加上年中所有收到的派息,這是債基投資者在該年賺到的盈利,將盈利除以年初手持基金單位價值,就可得知該債基的年收益。

其實債基的內容有很多,債基過往的回報率不等於表現的全部,還要看債基的風險分散程度等因素,為更深入的了解債基以學習債券投資,小弟將會分享一連串「從債基分析學直債投資」的系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學校的Debenture,你又認識幾多?


身邊有不少朋友數年前生了小朋友,開始為小朋友的入學做準備,正當他們知道部份名校有一種叫debenture的物體,可能有助提高面試機會,甚至有可能提高入學的可能性,就馬上Google一下,知道debenture的是債券,所以非行家的朋友很正常就會認為債券小子可以幫忙提供意見,所以我久不久就會在言談或  Whatsapp中被問及debenture的資料。

雖然這些學校的debenture同樣是債務,但其實債券小子對其了解亦只是從Google或其他作為父母的朋友口中得知,因為投資(以錢作回報的投資)方面學校debenture的回報奇差,我相信為賺錢而購買學校debenture的人甚少。在應如何策劃購買學校debenture甚至購買有甚麼攻略方面我未必有甚麼獨到的見解可以分享,不過就其在債券層面的特性或許我可以分享一下。

一般都是沒有利息的
尋找學校debenture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到學校的網站查看。我曾經去過數家名校的網站,學校debenture都是沒有派息的,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購買學校debenture收息可以達至財務自由。

高昂的轉手費
大部份學校debenture是可轉讓的,不過轉讓時要向該學校申請,而且轉手費高達學校debenture面值或轉手利率的數十%,其實都幾貴。

購買的渠道不多
購買的渠道的確不多,網上有一些經營會籍買賣的公司亦有經營學校debenture的買賣,亦可向該學校查詢,不過二手價格都被炒得頗高,不過有2016年的報導指學校debenture的二手價曾較一手的有折讓,時間許可的(如小朋友未出世...)亦可考慮等待一下看準時機低吸。

違約風險
暫時未找到關於香港學校debenture違約的報導,不過這些學校一般學費都極高,而且年年有大量家長為子女報讀,報名費、留名費等開支收入豐厚,即使遇到財政困難,應該都可以增發debenture應急,相信違約風險不算大太,當然這都是投資,定必要量力而為。

數了這麼多的缺點,為甚麼還有這麼多人搶購?雖然大部份學校表明持有其debenture並不代表子女一定可入學,不過就可以擁有優先面試權、優先入學權等。對於部份經濟能力許可的家長來說,子女入讀心儀學校比賺取一桶金更重要。

學校的debenture低則數十萬港元,高則數百萬港元,如果心儀的學校有debenture的計劃而家長又有能力負擔的話,亦未嘗不是一個增加入學機會的好方法。試想下,小朋友可以在學校和某某名人或富豪的子女做了好朋友,甚至與李生對親家,不要說持有debenture期間沒有利息收入或轉讓時高昂的轉手費,debenture本金收不回(大吉利是)都值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