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新城控股 (stock code: 601155) 2018年業績



前晚上交所就新城控股 (stock code:  601155) 2018年業績提出了16 條問題, 問題涉及公司利潤情況、關聯方合作方交易內容、現金流及貨幣資金、房地產開發業務等五個方面, 要求新城控股作出進一步解釋。

上交所的問題專業及尖銳, 行動亦相當迅速, 不得不在這方面讚賞一下上交所, 對比之下, 港交所的「不干預市場」態度, 則顯得對投資者保障有所不及。

新城控股的控股公司, 在香港上市的新城發展(stock code:  1030) 在前晚收到上交所的詢問後, 昨天還堅持出來發行一隻4年債, 債券最後定價在6.15%,  今日為該債券第一日的交易日, 一開即「潛水」, 債價下跌$2 至$98。

有興趣投資新城發展或新城控股的債券和股票, 不妨先看看這篇文章再下決定。無興趣的, 我亦建議一讀, 讀完後應對內房財務報表有更深了解。

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固定收益都瘋了,真是在瘋狂搜索高質量品種。」

「固定收益都瘋了,真是在瘋狂搜索高質量品種。」



報導中有分析師用「瘋了」來形容近期的債市。 

的而且確, 2019年一季度全球的債市都升勢凌厲, 由國債到投資級債再到高收益債, 不同地域的債券(土耳其除外)  都錄得可觀的升幅。

全球發達經濟體的國債因「擔憂」環球經濟衰退, 「炒」減息, 所以息率不斷向下走。 

但這「擔憂」卻不體現在信用債 (credit bond),  信用利差 (credit spread)  不斷收窄, 報導中提及到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Corporate指數的息率較美國國債高出不到125個基點, 低於五年平均水平, 反映市場認為企業的信貸質素正在改善。

換句話說, 即是市場認為經濟會進入衰退, 但企業的還款能力正在增強。 

這好像不合邏輯, 但有時候金融市場就是不講道理的地方。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聯儲局加入放水 party, 減息真的不遠嗎?



聯儲局昨晚公布了議息結果, 一如預期維持利率不變, 但當中的細節卻是非常鴿派, 像是響應了中國央行和歐洲央行發起的放水 party 。 以下為今次議息會議的重點:
- 維持 2.25%-2.5%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不變
- 從今年5月起,將每月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計劃的美國國債最高減持規模從當前的300億美元降至150億美元,到9月尾停止縮表
- 多數聯儲官員預計今年全年不加息, 之前是普遍預期年內加息兩次
- 下調今明兩年的GDP增速和PCE通脹預期,但核心PCE預期維持不變
議息聲明公布後, 美國國債大升, 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由2.60% 下跌至2.52%。 市場對減息的預期升溫, 利率期貨市場顯示明年1 月減息的機會已急升至47%。
但是, 客觀的美國經濟數據顯示目前美國經濟並未有出現問題, 失業率處多年的低位, 通漲率雖然不高, 但亦不是偏離聯儲局2%的目標很遠,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會後的記者會亦不斷強調美國經濟今年的前景是積極、正面的, 所以客觀來說, 即使沒有加息的逼切性, 現時要講減息亦言之過早。
為甚麼聯儲局要如此鴿派, 在我看來亦有點不明白其動機, 是因為屈服於總統特朗普的壓力? 還是看到一些經濟危機即將到來? 要再觀察才可看到端倪。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2018年中國垃圾債



//在2018年中國垃圾債的全年回報率僅為1.6%這一背景下,ICE 美銀美林指數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垃圾債已反彈10.3%,創下2012年同期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美元垃圾債也在2018年之後開始回升。這些都重燃債券投資者的信心。//

今年以來中資高收益美元債升勢勢如破竹, 即使是破紀錄的發行量仍然無阻其升勢, 由1月初至今還沒有出現過調整。 

用一隻於去年11月底發行的時代中國 TPHL 10.95 11/27/20 為例, 當時發行時的價格為99.912 收益率11%,  到了今日, 價格已經升至107.5, 收益率只有6.2%,  那就是說如果時代中國今日出一隻年期相約的新債, 只需要6.2%便可, 差不多只是幾個月前的一半。 

那是不是時代中國的基本面在短短3個多月內有大幅改善?  答案明顯是 No。 改變了的, 只是國家的政策走向寬鬆, 及其激起的市場熾熱氣氛。 所以要做好中資美元債的交易, 掌握好國家政策走向我認為是重中之重, 有時甚至乎比對公司自身的基本分析更重要。

我認為短期內中國的經濟數據應會繼續差, 政府為了穩經濟應會繼續維持寬鬆政策, 中資美元債市在未來數月內可以繼續蜜月期。 

但我個人認為, 降槓桿、減地方債務這些2018年初的主題, 其實決策者還沒有完全抛諸腦後, 只是在現時經濟充滿著挑戰的環境下不得不先放在一旁。 一旦經濟觸底回穩, 及外在因素如中美貿易戰等明朗化, 國家是會重提去槓桿, 但這應該不會是短期內會出現。 可是, 要留意當經濟數據出現反彈, 基本面向好時, 可能反而是中資美元債不利的因素。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歐洲央行議息



歐洲央行昨日議息, 結果較市場預期的較鴿派, 歐元區各國國債息率應聲下跌, 例如德國10年期國債(10Y Bund) 息率即時下跌了5bp, 連帶美國國債息率亦一同下跌, 10年期美國國債息率回到2.65% 水平。
以下為 ECB議息結果的一些重點:
- 維持三大利率不變,並宣布將於9月開始為期兩年的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
- 修改前瞻指引,預計至少在2019年底前將保持利率不變(前次會議的表述為“預計至少在2019年夏天前將保持利率不變”)
- 下調歐元區的經濟增速預期和通脹預期
這次歐央行的鴿派取態, 亦有可能會左右美國的利率政策走向。 在1月尾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中, 美聯儲已經表達出風險主要來自歐洲和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 而事實上近來歐洲和中國的經濟數據都不佳, 中國口說不攪大水漫灌, 但事實上卻明顯地已在放水中, 今次歐央行亦作出了非常鴿派的表態, 這可能逼使美聯儲亦要一齊放鴿, 否則美元將會變得很強, 損害美國的出口和經濟, 這絕對不會是即將要競選連任的特朗普想見的情況。

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中資美元債市1月回顧


債券小子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身體健康!  財息兼收! 

自2019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開始, 工作便已經非常繁忙, 沒有太多時間 update這個 page,  真的有點不好意思, 現在到了農曆年假期終於可以有點時間寫一寫。

工作繁忙, 主要是因為1月的中資美元債市非常火熱。 








先說高收益債市, 一如我自己所料, 「缺水」的內房企業急需發行新債補充流動性, 1月的內房債發行額非常大, 高達120億美元, 創了單月發行額的新高, 幾乎每日都有內房發債。 但在我預料之外的, 就是天量的 new supply,  竟然沒有為債價帶來壓力, 在1月內房債基本上是由月初升到月尾, 去年12月時普遍的兩年期內房債的息率都在8%以上, 但到了1月尾, 很多的都已經下跌至7%以下, 升勢非常凌厲。 新債的認購都非常熱烈, 很多新債的認購額都超購4倍以上, 綠城中國的 Perp NC 3 更超購達14倍!  發行人亦知道市況的熱烈, 在月內不停測試投資者的 risk appetite,  除了發行債息越壓越低外, 發行的年期亦越發越長, 在月初時普遍的年期都是年半或兩年的債, 及後3年債亦越來越多, 去到月尾更有禹州地產及路勁成功發行4年債。 

投資級別債市方面, new issue卻是出奇的少, 只有國開行, 國泰君安, 中銀航空租賃及交銀金融租賃發行了新債, 而這4間都是金融機構(FI) , 企業債(Corporate)  的發行額基本上是零。 非常少的新債發行造就了一個非常利好的 technical support,  投資者只能在二手市場上追逐, 令投資級別債的 credit spread收窄了不少, 加上到了月底時的聯儲局會議非常鴿派, 市場普遍解說成今次加息週期已完, 甚至有人炒作減息的可能性, 美國國債息率向下走, 亦令中資美元投資級別債券的債價上升, 投資者既賺了美債息下跌, 亦賺了信用利差的收窄。

可能讀者會問, 為甚麼2018年那麼差, 2018年下半年基本上所有債券都無人問津, 但一到了2019年就好像所有事都反轉了, 仿佛是大牛市一樣, 為甚麼投資者在2018年下半年不建倉, 要到2019年才一窩蜂地搶?  

有幾個宏觀的基本因素可以用作解釋。

1. 中美貿易戰近期有降溫跡象。

2. 中國政府不斷出招救經濟, 例如近期又推出了 TMLF, CBS 等等, 雖然口說不攪大水漫灌, 但事實上卻是不斷出招放水, 口號已經聽不到「降槓桿」這三個字, 卻經常見到「穩經濟」這三個字, 令投資者認為政府一定會救一些可能會導致系統性風險(如大型內房)  的企業。

3. 人民幣匯價回升令市場對中國資產的信心。

4. 環球各大經濟體的經濟數據不佳, 令投資者憧憬各央行會走向寬鬆。

以上這些宏觀因素均是可能的原因, 但我認為一個較現實的原因, 是因為機構投資者如銀行, 基金, 保險公司等等都是用年度去結算, 新一年就是新開始, 新一年有新的 budget (而 budget十居其九都是較去年增加...),  而要與 benchmark作比較的投資者, 亦從頭開始與 benchmark搏鬥。 經過了2018年慘淡的一年, 很多機構投資者持有了偏高的現金水平, 撞著了2019年初迎上了以上談及的利好基本因素的「東風」, 2019年一開局整體債市向上走, 基金經理若不加快建倉, 便會被 benchmark抛離, 不願被抛下的壓力使市場形成了正向循環, 使債券越升越有。

2019年暫時是中資債券市場投資者的蜜月期, 可以暫時鬆一口氣, 能過一過愉快的農曆年假期。

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標普獲准進中國信用評級市場

標普獲准進中國信用評級市場


S&P獲准入中國市場「插旗」, 如無意外應該都係中美貿易戰下中國「跪低」嘅其中一個戰果, 但事實上俾美國評級機構打入中國對中國本身都係有非常大嘅好處。
首先, 明顯地中國本土嘅評級機構公信力不足, 評級機構本來應該係球證, 要中立, 但而家內地嘅評級機構令人感覺兒戲, 係唔係都派 AAA, 根本就無人重視球證嘅判決, 上年8月時其中一間最大嘅內地評級機構大公國際, 被中證監點名話佢「黑哨」, 直指該行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的同時, 又向受評企業提供諮詢服務, 收取高額費用, 被罰「停賽」一年。 而家引入外國球證, 雖然唔敢講 S&P係100% 不偏不倚, 始終佢都係收個客錢做野, 但 S&P嘅操守及公信力則肯定遠遠高過本土評級機構, 有助提升返市場對信貸評級的信心, 反過來亦可以加強對企業的約束, 改善中國企業的企業管治水平。
另外, 引入 S&P亦有助引外資參與中國的債市。 中國政府一直出盡力, 好想引到外資黎參與中國嘅資本市場, 一方面想搞活個市, 另一方面亦想幫助緩解資本外逃嘅壓力, 上年推出債券通亦係手段之一。 但外資想參與內地債市, 就面對住一個好 practical嘅問題, 就係信用評級, 好多時呢啲外資銀行或基金, 佢地嘅 mandate都要求佢地投資一啲有 S&P, Moody's或 Fitch評級嘅債券, 而中國 onshore債券好多都無呢3間國際評級機構嘅評級, 咁呢啲外資就想玩都無得玩。
而家只係剛剛起步嘅階段, S&P 可以走幾遠都係未知數, 但我都希望 S&P可以係中國市場上成功, 能夠搶到 market share, 美國佬搵到錢嘅同時, 中國亦能從中得益, win win雙贏。